开发区迈向增长极|毕节高新区:“四链合一”聚产业强工业
“四链合一”聚产业强工业
——“开发区迈向增长极”系列报道之毕节高新区篇
在毕节高新区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织机车间,技术员黄念正聚精会神地在全自动织机上“飞针走线”。
2021年5月入驻毕节高新区以来,星润公司已实现年产值超7000万元。刚刚完成的二期厂房消防改造,将新增170台设备,同时新增200余个就业岗位。
今年5月,毕节高新区与安徽新昊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6000吨亚麻纺纱生产线项目,这为毕节高新区“贵州轻纺城”建设以及轻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
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,毕节高新区将强化生产要素创新配置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“四链合一”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加快推进贵州轻纺城建设步伐,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贡献力量。
作为贵州省重点开发区,毕节高新区立足政策、资源、人口优势,大力推动新能源材料、轻纺产业、生态食品产业加快集聚,实行“管委会+公司”管理模式,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,奋力推进工业突破。
产业集群逐步壮大
“厚度、型号不同,容量也不同。”在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,技术部测试员官圳伟正在进行锂电池高温储存测试。除了容量测试,他每天抽样检测的还有重物冲击测试等多种类型。
尽管目前锂电池价格波动较大,该公司上半年产值依然保持了3%的增幅,产能提升了近20%。
毕节高新区坚持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,大力生产技术含量高、竞争门槛高、附加值高、市场容量大的新能源新材料产品。以贵航新能源为龙头,随着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、贵州光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优强企业发展壮大,毕节高新区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格局逐步形成。
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,增投提产,增强新技术研发,提升产品竞争力才是王道。”贵航新能源行政人事主管张力中说。
截至目前,毕节高新区新能源材料企业有25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,规模以下企业15家,高新技术企业5家,专精特新企业4家。
除了新能源材料产业,今年,毕节高新区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,抓好贵州轻纺城建设。
目前,轻纺服饰类共有京福服装、星美服饰、星润弹性织物、陆海龙腾鞋业等企业30余家,规上企业7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。2023年,轻纺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.49亿元,实现进出口贸易1.4亿元,解决就业近万人。毕节高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轻纺服饰、电子信息、精美工艺品、包装材料、生态食品等产业领域已初具规模。
“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漆艳说,服务好企业,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,才能实现企业和园区“双赢”。
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两山天麻公司仅用25天时间就完成了厂房装修、展厅建设,并实现试生产。
谈及为何选择毕节高新区落户,黄兴表示,毕节天麻资源丰富,人口众多,更有良好的区位优势,营商环境优良,具有发展潜力。
当前正是天麻采收旺季,两山天麻集团厚积薄发,天麻冻干粉生产厂已于9月正式投产。
“小天麻撬动大市场,我们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。”黄兴说,未来的目标是把天麻打造为毕节产业新名片。
“以服务企业、服务项目为宗旨,毕节高新区积极贯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,提升服务企业质效,助力更多项目落地。”毕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顾韬说,栽好梧桐树,才能引得凤凰来。
改革实招落地见效
随着毕节“人才强市”战略稳步推进,无数年轻人在毕节安家落户,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。
2022年2月,毕节高新区施行“管委会+公司”改革,制定出台了《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》,成立高新公司党委,由管委会班子成员兼任党委书记,直接管理两个独立运营公司。同时,毕节高新区剥离社会事务,集中精力攻坚工业化发展。
“将资源资产划归公司,实行实体化运营、市场化运作、企业化经营。目前我们的实体经济涉及餐饮、汽车租赁、培训学校等领域。”贵州毕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厚霖说。
贵州毕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,初期主要承接高新区绝大多数的基础设施建设。经过两年的改革试验,2023年,毕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营收3.17亿元,实现大幅增长。
毕节高新区组织人事部原副部长胡成勇说,当地实行部门与公司协同工作机制,由高新区领导兼任国有公司领导,统揽全局、把准大方向的同时,对公司进行监管,但不干涉市场行为一体化管理,有助于盘活土地资源、现存资产。
精简机构设置,实行“两块牌子、一套人马”管理模式,让想干事、能干事的人崭露头角。
“打破管理机构人员身份限制,探索推行全员岗位聘用管理机制,实行企业化用人管理办法,全员竞聘上岗,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,低职也可以高聘,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,避免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形。”顾韬说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