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财经正文

专访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先德:端到端的数字化管理提升供应链敏捷性

“未来,大而笨的供应链会逐渐被淘汰,快速、准确、灵活的敏捷性供应链将取而代之。”

6月29日,第七届中欧供应链创新高峰论坛上,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。论坛间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,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、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、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先德表示,当前,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,各界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的关切与日俱增。

面对当下供应链转移的情况,赵先德向记者指出,供应链转移背后主要有三大原因。

第一个原因是部分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。他指出,随着中国的土地、劳动力、租金等成本增加,部分公司通过将供应链转移到越南、柬埔寨、泰国、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来降低成本。但这类转移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,赵先德认为,随着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,只要我们有产品创新能力、工艺流程创新能力,并具备合理的供应链布局,这类转移还是很难发生的。

第二个原因是部分企业出于分散风险的考量。赵先德提到,近年来外部突发因素影响,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决定扩大供应链范围,通过布局更多国家来分散风险。

第三个原因是客户对供应链快速准确响应的需求提高。部分企业为更快更准地满足客户需求,在距离客户更近的地方进行产品设计生产、物流配送等服务,来优化客户体验。

“过去,中国企业采取的是在本土低成本生产产品再销往全球的单一模式,但这已无法满足当下飞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与用户体验,也难以应对某些突发事件引发的供应链风险。”赵先德向记者表示,随着供应链的活动外移,规模效益会出现下降,企业靠大规模高效生产压低成本可能行不通了。“所以这种大而笨的供应链会逐渐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快速、准确、灵活的供应链。”

如果企业需要基于不同地区、不同客户需求,做小批量的柔性生产,赵先德认为,数字化技术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。具体途径来看,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电商及社交平台,收集市场与客户需求数据并进行分析,来帮助更快速地了解客户需求,另一方面,企业可以将生产外包,通过数字化工具来整合多个组织的制造资源并协调物流配送资源,来完成交货。

“我们将这类模式称为敏捷型供应链。”据赵先德介绍,敏捷型供应链需要企业建立起端到端的数字化能力,在前端有快速准确的响应能力,在后端有资源整合与快速配置的能力,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。

在供应链受到挑战的同时,近年来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的经营需求也受到广泛关注,但目前部分链主企业依然存在拖欠账款、挤压中小企业利润空间等问题。

要解决这一痛点,赵先德向记者坦言,首先大型链主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,履行应付款项承诺;其次大型企业应当带头通过数字化系统进行供应链管理,实现信息的共享与数据闭环。“对于银行来说,中小微企业没有财务报表也缺乏资产抵押,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获得融资。在链主企业共享交易数据后,银行得以通过数据考量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,并对其贸易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来满足自偿性原则。”赵先德表示,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,从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系统管理,可以帮助链主企业与银行共同实现有效风险控制管理。

数字化转型也有利于供应链的韧性提升。赵先德向记者提到,数字化转型为供应链带来可视化、透明化的管理系统,在某个环节出现风险后,可以精准定位、快速出具解决方案。“过去在复杂的供应链中,都凭借人的经验与关系网络进行交易,如果没有数字化、可视化的工具,很多风险就难以鉴别,这成为过去供应链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。”赵先德表示,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整合协同供应链流程,是提高供应链韧性的最主要方式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